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裁作文 体裁作文
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_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电子书
zmhk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_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电子书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һ��ѧ�ϲ��˽̰�2.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哪本参考书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һ��ѧ�ϲ��˽̰�
2.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哪本参考书最好
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4.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所有概念
5.求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6.初一上册人教版数学期中考试考到哪一课
��һ��ѧ�ϲ��˽̰�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第2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3章 图形认识初步
第4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年级下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 三角形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10章 实数
八年级上册
第11章 一次函数
第12章 数据的描述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第14章 轴对称
第15章 整式
八年级下册
第16章 分式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
第18章 勾股定理
第19章 四边形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九年级上册
第21章 圆
第22章 旋转
第23章 二次根式
第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25章 概率初步
九年级下册
第26章 二次函数
第27章 相似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第29章 视图与投影
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哪本参考书最好
不难。初一上册的数学学的是正数和负数,以及数字分类,还有正数和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这些也都是课时作业考察的内容,是数学最基础的,是不难的。初一数学人教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书。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哪本参考书最好
1.《中学教材全解》
2.《尖子生学案》
3.《教材完全解读》
4.《倍速学习法》
龙门书局的《三点一测》
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练习册120页120页第1题:
解:
(1)是由正上方看下去得到的 即 俯视图
(2)是由正前方看去得到的 即 正视图
(3)是由侧面看去得到的 即 侧视图
121页
第2题:
第一个——圆柱 连 (4)
第二个——圆锥 连 (6)
第三个——三棱柱 连 (3)
122页
第一题:
解:围成图形(1)(2)的所有面、围成的(3)(5)的底面都是平的
围成图形(4)的所有面、围成的(3)的侧面,围成的(5)的上面的半圆都是曲的
第二题
[用A、B、C、D、E表示上面的图案,下面的用1-2-3-4-5表示]
A----4 B----3 C----5 D----1 E-----2
算是挺容易的题吧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1正数、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2数轴:用数轴来表示数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4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值反而小 。
5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减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零;
一个数加上零,仍得这个数。
6有理数的减法(把减法转换为加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7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乘积是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转换为乘法)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9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零的任何次幂都是负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0混合运算顺序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照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2整式的加减
(1) 合并同类项
(2) 去括号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2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式子,结果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 几何图形:平面图和立体图
2 点、线、面、体
3 直线、射线、线段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 角
角的度量度数
角的比较和运算
补角和余角:等角的补角和余角相等
初一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1 相交线:对顶角相等
2 垂线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3 平行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若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4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5 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 有序数对:(a,b)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纵轴、象限
3简单应用:用坐标表示位置;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七章 三角形
1 与三角形有关的边:
三角形的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稳定性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外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2 多边形
内角: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外角: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 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介绍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法 消元法(加减法)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1 不等式及其解集:含有不等关系号的式子;
2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取两边,大于小的,小于大的去中间。
第十章 实数
1 平方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零的平方根是零;
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算术平方根是正数;
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 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零的立方根是零。
3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无理数即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7.4你要找整体答案不如去迅雷或者直接百度“人教版 初一 数学 答案下载”
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书52页的第9题(步骤)
(60-15)*0.002=0.09(mm——,(5-60)*0.002=-0.11
0.09-0.11=-0.22mm
答 先升长了0.09mm,有缩短了0.11mm,比原来伸长了-0.02mm
多搞点分啊啊啊
初一数学人教版好的练习册《完全解读》,这本主要是练习题的类型比较全面:
《零失误》
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第41页,42页的答案闹钟一昼夜后与准确时间相差不超过20秒
初一数学人教版 上册 学习指要72、73页答案3.1 4.46 5.4 6.1000 7.48.5
练4
2.(1)16 (2)2% (3)70.100.200.(4)104(5)15 (6)42 3。
初一数学人教版的好题1.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5小时完成,徒弟7小时完成,两人合作完成时,师傅做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8个,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2.一条公路,甲队独修10天完成,乙队独修12天完成,丙队独修15天完成,现在三队合修,但中间甲队撤到另外工地,结果用了六天才把公路修完。问:甲队撤出后,乙、丙又工作了几天?
1题:师傅与徒弟完成时,用了:1/(1/5+1/7)=35/12(时)
师父比徒弟多做了:18*2=36(个)(这是35/12小时多做了)
每小时多做:36/(35/12)=432/35(个)
多做的这些占总数的:1/5-1/7=2/35
总数是:(432/35)/(2/35)=216(个)
2题:用方程
解:设甲工作了x天
x/10+1/12*6+1/15*6=1
解得x=1
甲工作的那天,乙丙也在工作,但事实上乙丙工作了6天,则甲走后,乙丙又工作了:6-1=5(天)
呵呵o(∩_∩)o...加油吧!
初一数学人教版上册85页第九题怎么做,急兄弟,我也是初一的,这道题老师讲过了,我告诉你 解设内沿小圆半径为xcm,则10x10x派-派啊的平方=200cm的平方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所有概念
《有理数》总复习(一) 教案
一、内容分析
小结与复习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方法与运算律,从而给出全章内容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针对这一章新出现的内容、方法等提出了一些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主动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
二、课时安排:
小节与复习的要求是要把这一章内容系统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因此,本章总复习的二课时这样安排(测验课除外):
第一课时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第二课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
回顾有理数这一章涉及的概念,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
四、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八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②使学生提高辨别概念能力,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③能正确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借助数轴,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以描述有理数特征的系统。另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有理数概念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
对有理数的八个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
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
1、正数与负数:在正数前面加“—”的数叫做负数;(给出负数的概念,然后出一些判断题和应用文字题,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和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基础练习]
1.判断
1)a一定是正数;
2)-a一定是负数;
3)-(-a)一定大于0;
2.加-20%,实际的意思是 .
3.乙大-3表示的意思是 .
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下面概括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基础练习]:
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额大括号内:
1,-0.1,-789,25,0,-20,-3.14,-590,6/7
正整数集 { }; 正有理数集{ };
负有理数集{ };
自然数集{ };正分数集 { };
负分数集{ }.
2. 某种食用油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涨落,规定上涨记为正,则-5.8元的意义是 ;如果这种油的原价是76元,那么现在的卖价是 .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3 –2 –1 0 1 2 3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基础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
2.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 ②已知m是整数且-4<m<3,则m为_______________. ③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最大的非正数是__.
3.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
A.-5, B.-4 C.-3 D.-2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以及要注意的结论.)
1)数a的相反数是-a(a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2)0的相反数是0. 3)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基础练习]
1.-5的相反数是 ;-(-8)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 a的相反数是 ;
2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 )
A .负数 B. 正数
C .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负数或0
3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1 B. 1 C .±1 D. 0
4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 )
②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给出倒数的概念,以及要主要的结论)
1)a的倒数是 (a≠0);
2)0没有倒数 ;
3)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
4)倒数是它本身的是______.
6.绝对值: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让学生注意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及其的值为非负数的特点.)
1)数a的绝对值记作︱a︱;
若a>0,则︱a︱= ;
2) 若a<0,则︱a︱= ;
若a =0,则︱a︱= ;
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
[基础练习]
1.—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
2.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
3.计算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理数的比较方法总结).
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即:若a<0,b<0,且︱a︱>︱b︱,则a < b.
8.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给出科学记数法的定义,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等的定义)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
2).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基础练习]
1.一只苍蝇的腹内细菌多达2800万个,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
2. 1.03×106有几位整数?
3. 3.0×10n(n是正整数)有几位整数?
4: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43.8(2)0.03086(3)2.4万(4)6×104 (5)6.0×104
(二)课堂小结: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指的是两个乘积为1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三)布置作业:
求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1.1?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几个单项似的和叫做多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向式的次数。?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同敌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成方的积。?
1.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非0数的0次方,等于1?
1.6?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们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称,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他们的平方差?
1.9?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直树一起作为上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1?补角?
互为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C=180°,∠A=?180°-∠C?,∠C的补角=180°-∠C?即:∠A的补角=180°-∠A?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A+∠C=180°,则:∠C=∠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D+∠C=180°,∠A=∠D则:∠C=∠B。?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A?+∠C=90°,∠A=?90°-∠C?,∠C的余角=90°-∠C?即:∠A的余角=90°-∠A?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A+∠C=90°,则:∠C=∠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D+∠C=90°,∠A=∠D则:∠C=∠B。?
对顶角相等?
2.2?
同位角?定义?
如图,两个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另两条直线相同的一侧位置。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的定义?
两条直线AB和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内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定义?
同旁内角,“同旁”指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内”指在被截两条直线之间。?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特征?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2?
有效数字?
一般而言,对一个数据取其可靠位数的全部数字加上第一位可疑数字,就称为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
4.1?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第五章?
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两底角相等;?
(2)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
.直角三角形(简称RT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第七章?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初一上册人教版数学期中考试考到哪一课
来上新啦,详细、完整的初一人教版数学上册: 最新2021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以及新《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七(1)班、七(2)班共有学生82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42人。告别6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6年的小学学习为他们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成为他们向更高阶学习突破的基石。另一方面,进入初中,教材难度加大,一些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后继学习,他们也面临着从过去“接受式”的教育,转向更多自觉、自主和探究式的学习。
本学期是进入初中的第一学期,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孩子学法、写法和思想方法的指导。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秋季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材共有四章,依次为:《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初步》。
每章开始,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主要内容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主要要求: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主要要求:
1.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
2.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主要要求: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最新2021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的公式
七年级上册一般学到第三单元期中考试。根据查询相关考试信息显示,截止至2022年11月6日,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的范围是第一到第三单元。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乘法定律: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c + b×c=c×(a + b)
a×c - b×c=c×(a - b)
▲除法性质:a÷b÷c = a÷(b×c)
▲减法性质:a –b - c = a - (b + c)
▲解方程定律:
◇加数 +加数= 和 ;
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 积;
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
甲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速度;
乙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计划工作效率×计划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时间;
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
实际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时间;
◆买卖问题:
总金额=单价×数量;
数量=总金额÷单价;
单价=总金额÷数量。
6年级
(1)S=nR2-nr2或S=n(R2-r2)
(2)(a-b)除以b*100%或(b-a)除以b*100%
(3)出勤人数除以总人数
(4)b*(1+C%)或b*(1-C%)
(5)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本金*利率*时间*(1-5%)
(6)a除以(1+C%)或a除以(1-C%)
7年级
常用数学公式表:公式表达式
平方差 a2-b2=(a+b)(a-b)
和差的平方 (a+b)2=a2+b2+2ab (a-b)2=a2+b2-2ab
和差的立方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常用数学公式表: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tan2A=2tanA/(1-tan2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cot2A=(cot2A-1)/2cot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常用数学公式表:解析几何公式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常用数学公式表:几何图形公式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注:pi=3.14159265358979……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下一篇:一篇完整的公文范文